鲁网8月29日讯8月28日,在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青岛市系列现场媒体见面会第五场——绿色能源产业链专场。东方风电产业和市场开发中心副主任、东方风电(青岛)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俱龙,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立刚,广州鹏辉能源(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刚,北辰先进循环科技(青岛)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涛,青岛镭测创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荣忠出席见面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其中海上风电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了重要使命。然而海洋环境复杂多变,不同海域的风能资源差异较大,强风、高湿度、盐雾腐蚀等因素都会对测量设备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提出极高要求。
青岛镭测创芯科技有限公司的激光雷达技术在海上风电风资源前期勘测、评估/微观选址、功率曲线测量/型式认证、功率预测、偏航误差修正、前馈控制、尾流观测、场群控制等一系列关键环节中均展现出了重要的核心价值。
“作为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一项关键核心技术,我们完成了风电全生命周期测风激光雷达技术及产品研发,其在复杂海洋环境中的稳定可靠表现和高精度测量能力,为海上风电场从规划、建设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提供了有力支撑。”青岛镭测创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荣忠在介绍中说道。
在风电场开发的前期,精准掌握海上风能资源分布,科学选址是海上风电项目成功的关键。镭测创芯的激光雷达采用远程遥感探测方式,可在海上移动平台(如浮标)上进行测量,能快速获取大范围海域的风能数据,实现对海上风场的大范围三维扫描,全面捕捉风电场区域内不同高度、不同位置的风资源数据,实现秒级数据刷新率,1m距离分辨率,测量精度符合IEC及OWA国际标准,为风资源评估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激光雷达建设成本仅为测风塔的三分之一,极大减少风资源勘测的资金投入与建设周期,据相关机构测算,企业相关装备及技术已带动行业降本增效超30亿元以上。
同时,镭测创芯的激光雷达设备采用了特殊的防护设计,具备优异的抗盐雾、抗潮湿性能,即使在台风等极端天气条件下,也能保持优秀的测量能力。可部署于复杂恶劣海况区域,通过太阳能、风力发电、蓄电池的风光互补供电方案,实现长时间无人连续值守。激光雷达支持北斗卫星数据传输,实现远程联网数据获取及设备监控。
镭测创芯的漂浮式测风激光雷达是国内第一个成功实现商业化的产品,成功通过了DNV的分级认证和OWA STAGE2 认证,目前已经服务海上完成近百个风电项目开发,广受好评。
在运营阶段,实时、精准的风况监测可以指导风机进行动态调整,激光雷达能够全天候、不间断地实时监测风场的细微变化,并将高精准度的风况数据传输给风电场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这些数据及时调整风机的桨距角、偏航角等参数,使风机始终运行在最佳状态。这种动态调整不仅能提升发电量,还能减少因风况突变对风机造成的损耗,风机的使用寿命可以延长数年,大大降低了运维成本。激光雷达还可以实现对风电场大气湍流、风机尾流的快速实时监测,通过优化风机的排列方式,减少风机之间的尾流干扰,增加年发电量。
另外,风功率预测是风电大规模并网开发应用中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缓解电力系统调峰、调频压力,提高风电接纳能力的有效手段,基于企业测风激光雷达产品,获取各垂直高度处风场数据,可以助力提升风电场的短期、超短期功率精确预测。
相关介绍:
青岛镭测创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也是中国海洋大学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始终致力于大气及海洋激光遥感监测技术及装备的研发与创新,为风电新能源智慧开发运行、气象和海洋防灾减灾监测体系建设、低空经济安全保障、蓝天保卫战持续赋能。如今企业已发展成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作为典型案例入选了中央智库报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成为“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科创企业。
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目前镭测创芯已经完全自主掌握了相干/非相干多普勒及差分吸收等激光雷达核心技术,实现了三维风场、温度、湿度、颗粒物、温室气体等多参数高时空分辨率立体探测,并开发完成了地基、车载、船载、漂浮平台、机载等多平台激光雷达产品及行业应用系统。
激光雷达技术就如同给大气和海洋做CT,镭测创芯成功打破了国外长期的技术垄断,核心技术和产品性能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目前,在全球累计交付达到千余台套,圆满完成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2022年冬奥会等重大活动保障任务,深受国内外客户好评。
镭测创芯目前获批各类专利近百项,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青岛市揭榜挂帅等重大专项支持,技术成果获评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青岛市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刘亮亮
顺发配资-十大股票杠杆排名-全国股票配资平台官网-大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