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港股非银板块单日大涨5%,保险股集体暴拉。 一位险资交易员私下调侃:“现在市场是‘险资买保险’,自己给自己抬轿子! ”却精准印证了投资博主“民工”年初的预言,他点名的四大平替方向(港股通非银、国产算力、半导体、创业板)全部暴涨,其中港股非银指数年内涨幅超60%。
以“宇宙行”为例:A股股息率仅4%,港股却高达5.5%,算上红利税依然碾压。 更扎心的是,A股对H股溢价25%。 当险资拿着放大镜找高息资产时,港股成了明摆着的洼地。 银行股? 年初至今涨太快,机构已嫌“肉少”某头部险资直言:“现在加仓银行? 我下不去手! ”
机构眼里的“平替”,和散户想的完全不同。 你以为银行和保险是两码事? 机构眼中全是“金融高息资产”。 港股通非银指数里保险占60%,行情从银行扩散到非银,本质是同一批资金在产业链里“挖替补”。
同样的戏码在科技圈更残酷,当CPO(光模块)因北美算力需求暴涨时,新入场资金面临抉择:追高CPO接盘,还是找低位替代? 国产算力成了答案。
某私募基金经理算过一笔账:CPO龙头新易盛上半年净利润暴增385%,股价年内翻倍,但明年需求能否持续全是问号;反观国产算力,政策强推自主可控,指数涨幅却不足CPO一半。机构的选择冰冷又理性“景气度不如CPO,但性价比吊打”。
机器人板块今年风光无限:论坛马拉松轮番刷屏,华夏、易方达抢着赞助活动。 但机构增量资金一进场,直接拐进半导体车间:“上游设备还没涨呢! ”
数据更直白:半导体指数年内涨幅一度为负,设备龙头估值甚至低于2023年熊市水平。 当散户扎堆机器人整机时,机构默默扫货光刻机,毕竟“均值回归”是牛市铁律,洼地填平比追高安全得多。
7月下旬,PCB(电路板)板块突然爆火,甚至流出《致全体非PCB板块将士书》这种魔幻檄文。 但老股民一看就脊背发凉:电子行业三大“鄙视链底端”打铁(组装)、散热、PCB,全是供需错配的短命行情。
某电子研究员毒舌点评:“PCB和当年锂电光伏一样,炒完剩一地鸡毛。 真信硬科技? 不如买光刻机! ”散户懵懂追涨时,机构早在撤退,PCB龙头胜宏科技7月25日创历史新高,次日成交量骤降40%。
机构“均值回归”:宁可少赚,绝不深套。 险资风控条款明文规定:“单行业配置不超15%”。
顺发配资-十大股票杠杆排名-全国股票配资平台官网-大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